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專業代碼:1201)
一、培養目標
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培養既具有堅實的數理基礎、卓越的計算思維、係統的管理知識和開闊的國際視野,又具有創新創業精神、批判性思維和人文關懷的複合型高層次管理和科研人才。力爭培養的學生能利用管理科學與工程的領域理論和方法解決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實踐問題,從而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或能掌握學科的國際發展前沿和動態,具有獨立開展高水準、國際化科學研究的研究能力,滿足國家的科研發展需求。
碩士研究生要求能夠掌握、理解和應用專業的管理科學與工程知識,具有批判性思考能力,能使用定量工具解決理論上的新管理問題,並能遵守基本倫理規則和具有一定的人文關懷。
博士研究生要求在管理科學與工程的相關研究領域有淵博的知識,能熟練的進行批判性思考,進行獨立創新性研究,貢獻管理思想和工具,並能遵守學術研究中的倫理原則。
二、研究方向
管理科學與工程將依托商務智能的發展,聚焦供應鏈和運營管理、運籌與決策和管理信息係統三個方向。
1. 供應鏈和運營管理
2. 運籌和決策
3. 管理信息係統
三、學製和論文要求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培養方案總則(2019版)》,本學科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學習年限和最長學習年限按照研究生院統一要求執行;碩士學位論文和博士學位論文撰寫、評閱與答辯按照學校和學院的統一要求執行。
四、課程類型和學分要求
1. 碩士培養模式。通過碩士研究生招生統考或免試推薦等形式,取得我校碩士研究生資格者。碩士研究生在申請碩士學位時,取得的總學分不低於40學分。其中公共必修課7學分,學科基礎課程不少於9學分,碩士層次專業基礎課程不少於12學分,素質類課程不超過3學分,碩士論文開題報告2學分。
2. 碩博一體化培養模式。本專業和相關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完成碩士階段基本學習任務,通過博士生基本考核,可以取得博士生資格。博士研究生在申請博士學位時,取得的總學分不低於50學分。其中公共必修課11學分,學科基礎課不少於9學分,碩士層次專業基礎課不少於12學分,博士層次專業課不少於12學分,素質類課程不超過3學分,博士論文開題報告2學分。
3. 普通博士培養模式。已取得碩士學位,通過我校博士生資格考核者。博士研究生在申請博士學位時,取得的總學分不低於15學分。其中公共必修課4學分,博士層次專業課不少於6學分,素質類課程不超過3學分,博士論文開題報告2學分。
五、研究生培養過程要求
(一)碩士研究生
1. 開題報告:碩士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及評審過程是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必要環節。開題報告的時間由學院統一安排,第一輪開題報告通常安排在碩士研究培養階段的第二學期末或暑期內完成;開題報告評審小組由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專家(具有副高及以上職稱)組成,人數不少於3人;評審專家一致同意通過的方可通過;開題報告不通過的碩士研究生可以申請參加之後批次的開題報告,進行重新開題,詳細規則參照《爱游戏官方合作意甲 研究生開題報告實施細則》執行。
2. 畢業答辯:碩士學位論文的答辯是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必要環節。碩士學位論文的畢業答辯應在研究生通過開題報告和畢業論文評審並完成培養計劃規定的學分之後進行;由學院統一組織;具體要求參見研究生院的相關規定。
3. 國內外學術交流:鼓勵碩士研究生通過申請學校資助、學院資助和導師項目資助等方式,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交流。
4. 學術報告:碩士研究生在學習期間必須聽取不少於10場次學術報告會,並得到報告會組織單位的認定和學科點的認可。
(二)碩博一體化和普通博士研究生
1. 博士研究生資格考核:碩轉博的研究生進入博士研究生階段之前必須通過學院統一組織的博士研究生資格考核,博士研究生資格考核采用筆試或麵試的方式進行;碩轉博的研究生未通過博士研究生資格考核者,不能申請轉為博士研究生。通過學校和學院的推薦審核製度錄取的普通博士研究生,不參加博士研究生資格考核。
2. 開題報告:博士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及評審過程是博士研究生培養的必要環節,由博士研究生所在學院組織。開題報告的時間由博士生導師根據博士研究生工作進度情況確定,一般應在博士研究生培養階段的第三或第四學期內完成(碩博連讀研究生最早可在第二學期內進行);博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評審小組由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專家組成,人數不少於5人,具體評審專家組成參照學校要求執行;評審專家一致同意通過的方可通過;開題報告不通過的博士研究生可以申請參加之後批次的開題報告,進行重新開題,詳細規則參照《爱游戏官方合作意甲 研究生開題報告實施細則》執行。
3. 中期檢查:博士學位論文的中期檢查及評審是博士研究生培養的必要環節,由博士研究生所在一級學科組織。中期檢查應在博士研究生通過開題報告之後的學期內進行;博士學位論文中期檢查的評審小組組成和通過辦法同開題報告,但不設強製淘汰率;對檢查不合格的學生,學院可根據考核的具體情況建議學生轉專業或轉為碩士、或建議學生退學等。
4. 預答辯:博士研究生應最遲於學位論文送審前1個月,進行論文工作總結報告。由博士研究生導師負責邀請5位及以上相關領域老師對論文的主要成果和創新性等進行評議,廣泛聽取意見。
5. 畢業答辯:博士學位論文的畢業答辯應在研究生通過開題報告、中期檢查、預答辯、畢業論文評審並完成培養計劃規定的學分之後進行,由博士研究生所在學院組織;具體要求參見研究生院的相關規定。
6. 國際學術交流:博士研究生要求至少參加1次國際學術交流。博士研究生在學習期間可以通過申請學校資助、學院資助和導師項目資助等方式,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或短期出境出國交流訪學。完成國際學術交流後,需要向係辦公室提交證明材料和成果報告。
7. 學術報告:博士研究生在學習期間必須聽取不少於25場次學術報告會,並得到報告會組織單位的認定和學科點的認可;博士研究生在學習期間必須做至少1次公開學術報告,並及時向所在係辦公室提交有關論文報告證明材料。
六、 選課要求和課程設置列表
1. 公共必修課和素質類課程列表由學校統一設置和要求。
2. 對於本科階段非管理類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研究生階段需在導師指導下選修至少兩門管理類本科課程(不少於6個學分)。
3. 超出學分要求的基礎課,學生可申請調整為專業選修課。
4. 研究生中途由其他專業轉入本專業的,應按照本專業課程要求補修課程,已修課程符合本專業要求的,可以計入學位課程學分。
5. 研究生補修本科生課程所獲學分不計入學位課程學分。
6. 研究生可以選修本專業培養方案以外的研究生課程,如選修統計和工商專業課程,但不得多於三門且需經導師簽字同意,可以算作本專業的專業選修課。
7. 碩士研究生可選修博士研究生階段課程,並納入選修學分。如碩博連讀,可納入博士研究生學分計算。
8. 本專業課程設置列表如下:
1)碩士層次課程
學科基礎課:(共9學分)
MSAE6001P社會科學研究方法(3)
MSAE6002P最優化理論與方法(3)
MSAE5003P博弈論(3)
專業基礎課:(共12學分)
MSAE6101P現代供應鏈管理(3)MSAE6102P機器學習(3)
MSAE5103P 智能決策(3) MSAE6104P 企業信息係統與整合(3)
專業選修課:(共22學分)
MSAE6401P高等動態規劃(2)
MSAE6402P數字化商業模式設計與優化(3)
MSAE6403P大數據決策(2)
MSAE6404P信息技術與組織戰略(2)
MSAE6405P高等計量經濟學(2)
MSAE6406P隨機係統建模與仿真(2)
MSAE6407P庫存與倉儲管理(2)
MSAE6408P收益管理與定價(2)
MSAE6409P大規模整數規劃(2)
MSAE6410P商務智能前沿研究方法(3)
2)博士層次課程(共19.5學分)
MSAE7101P數據優化與算法(3)
MSAE7102P 高等決策分析(3)
MSAE7103P 管理研究方法(2)
MSAE7104P社會網絡分析(2)
MSAE7105P管理科學理論與實踐前沿講座(3)
MSAE7106P管理科學學術論文寫作(2)
MSAE7107P 建模與研究(3)
MSAE7108P 二手數據實證分析(1.5)